国旗下的讲话——以法律之尺度,握道德之缰绳

与法牵手,走向明天(法制宣传日)主题演讲:以法律之尺度,握道德之缰绳

撰稿:苏海文学社  马杨

 

 “法律是显露的道德,道德是隐藏的法律。”法律是日常生活中衡量行为的尺度,筑成钢筋铁骨的秩序。道德是规范意识的缰绳,涂抹温柔如水的底色。诚然,我们应以法律之尺度握道德之缰绳,造和谐之桃花源,迎美好之四月天。

 近来关于“买了票的青年人该不该给老年人让座”的问题引发热议,很多人认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而给老年人让座则是尊重老人最基本的外化表现,青年人有让座的道德义务。在我看来,传统美德是必须秉持的,但如果过于用“道德基准”去衡量一件事情的却有失偏颇。人们被放置在“道德”的容器里,在无意识间形成了僵硬的舆情压力,认为“为老人让座”是约定俗成的准则。但其实,让不让座只是个人情分的选择,我们不能忽视青年人本身的意愿,理所应当的把“道德规范”强加于他们的选择上。而这种根植在主观意识中“道德规范”,游离在法律的表面,从而演变成一种“道德绑架”,用行为习惯去约束别人自主选择的能力。于是乎,如何构建认识“道德”和“法律”的坐标系,才是最值得我们思忖的问题。

 道德是被写在社会中的法令条文,它用一种柔软的方式对善恶进行定性甄别,但正因为道德界限的模糊,才容易导致罪恶滋生和舆情泛滥。法律一方面建立在社会道德基础上,另一方面又是批判的标识和准绳。它是承载着理性和客观的量尺,可不留情面的法律也会带来局限和疏漏。弟弟偷钱供哥哥交大学学费的故事引人思考,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按照法律的基准,那么弟弟的行为是不容置疑的犯罪行为,可在道德上他又闪烁着无私和善良的光辉。虽然他在法律上是无可避免的惩治,在道德上早就为他的行为减刑。由此可看出,凡是道德力有不怠之处,则皆需法律构造起保护善良的屏障。凡是法治不及之处,皆为德治用武之地。

 法律和道德虽一个硬性一个软性,但二者都是为了伸张正义而存在,只有将二者交融,方可猝成一柄正义之剑,斩断罪恶的荆棘,驱逐社会的阴霾。最近《自然》一书上明确提出“世界上所有的珊瑚礁将于2070年完全消失”,我们在为自然美景逝去扼腕的同时,也要深刻反省人类自身的行为。倘若不是道德意识的缺乏,和法律准则的疏忽,怎会造就这一场无力回天的自然惨剧。如前不久频发的高空抛物,一时的玩闹或气恼,却导致楼下无辜的路人永生的沉寂和创伤。倘若不是用挑战道德和法律底限的无知,又怎会造成了悬在城市长空的痛。实际上,道德在此种事件中不留余地的展示舆情的批判,但它只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水汽,遇到如岩浆般的罪恶,只得以被迫噤声。只有道德“积一勺以成江河。”才可掬一捧澎湃的法律之海,浇灭燎原犯罪之火,共同维护人间的真善美。

与道德携手,与法律同行,你我在路上!

 

创建时间:2020-11-30 11:23
浏览量:0
我是段落。点击这儿添加你的文字并编辑它,非常容易。-双击进行编辑
首页    德育之窗    国旗下讲话    国旗下的讲话——以法律之尺度,握道德之缰绳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