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校规守护校园

马海林


敬爱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
 此刻,站在晨光中的聚慧广场,看着北京楼“厚德 博学 慎思 笃行”的校训,听着北京楼传来的朗朗书声,思考着二十多年来,我们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?让我想起了90年代老校长谭明书校长的一句话“没有无情的管理就没有有情的结果”。从那时起,学校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措施,让一中摆脱了涣散,走出了混乱,步入了辉煌。

 管理措施,从本质上讲就是立规矩。无规矩,不成方圆。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跨越261年的故事。1764年的一天深夜,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珍藏馆。在大火发生前,一名学生违规将只能在馆内阅读的《基督教针对魔鬼、俗世与肉欲的战争》的书带出了馆外。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,已是珍藏馆唯一存世的书的时候,他陷入了纠结之中。最终,他敲开了校长的办公室。校长收下书,感谢了他,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。虽然在灾难中保留了一本书,但这是有意的违规带来的无意的善举,二者并不能相抵,所以在规则或者说纪律面前,遵守才是至上的准则。至今,我们仍需要叩问:究竟什么才是守护校园秩序最坚固的盾牌?是规则,是一种人皆服从的契约精神。

 一、规则是文明的脊梁 

 从《汉谟拉比法典》在黑色玄武岩上镌刻的誓言,到我们教室墙上张贴的《中学生行为规范》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》,人类始终在用规则编织文明的经纬。我们在超市购物时,自觉扫码结账,既是是个人诚信的彰显,更是对商品流通规则的敬畏;当我们在食堂就餐时,主动按序排队,这不仅是谦让美德的延续,更是对公共秩序公约的践行。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:"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",校规正是去除人性弱点的过滤器,让每个行为都有可预期的轨迹。

 二、守规是成长的必修课

 在实验室里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的每一个步骤,在图书馆按时归还借阅的每一本图书,在宿舍楼教学楼及时关闭每一盏不必要的电灯,这些看似琐碎的要求,实则是铸就人格的基石。就像树木需要支架才能笔直生长,年轻的心灵也需要规则的引导,才能健康成长。当我们养成按时提交作业的习惯,培养考试不作弊的定力,积累在公共场所轻声细语的修养,于细微处捍卫规则,进而在对规则的捍卫中,汇聚人生最宝贵的品格财富。

 三、护规是共同的责任

 规则的尊严需要集体守护。当我们目睹有人试图插队时,进行善意的提醒;当发现卫生间水龙头未关紧时,一个举手之劳的旋转;当面对考试舞弊的诱惑时,一个坚定的拒绝——这些行动都在构筑着校园的规则长城。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:"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规则之谓也。"今天我们维护规则,就是在守护属于每个人的公平环境。

 同学们,当晨光中的校徽闪耀时,请记得我们的双肩承载着怎样的使命。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到遵守交通标识,从恪守课堂纪律到践行网络文明,每一次对规则的尊重都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答卷。让我们携手同行,让校规如春风化雨,滋养出守纪律、讲诚信、知礼仪的校园沃土,让规则意识成为青春最明亮的底色!

 谢谢大家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2025年3月24日

 

创建时间:2025-03-24 14:58
浏览量:0
我是段落。点击这儿添加你的文字并编辑它,非常容易。-双击进行编辑
首页    德育之窗    德育动态    让校规守护校园
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