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注峡江——写在巴东一中建校80周年之际
记者 黄华
12月16日,巴东一中建校80周年办学成果展圆满结束。祝福的声音留在记忆,奋进的力量浩然前行!
静下来了!宽敞的教室里,空凋“吐”着暖风,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洋溢着青春的自信,一遍遍讲解饱含着老师的倾心付出。
“感恩这个时代,感恩北京人民的无私援助,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。”高二(9)班学生张熠婷说。
巴东一中,这所享誉荆楚大地的峡江名校,已走过80年的风雨历程,从黄土坡古滑坡体搬迁到白土坡安全地带,从一间间土瓦房到大楼耸立,巴东一中在党委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,正变得更大更强。
“我清楚地记得:入学第一年,包括我在内好多学生睡的都是大通铺。老师的住宿条件也好不了太多,很多老师住在大操场边的瓦房。那时完全没有听说过空凋,电扇都是奢侈品……”这是巴东一中1991届校友李春晖在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致辞时的回忆。
如今,走进巴东一中,绿树苍翠,屹立于校园中央由北京市援建的主教学楼——“北京楼”分外引人注目。
站在“北京楼”前的广场,环视四方,巴东一中地处巫峡口,背靠崇山峻岭,面对滚滚长江,静谧的校园环境,让人为之惊叹:实属理想的育人圣地。
时针拨回到16年前:地处三峡库区黄土坡古滑坡体的巴东一中,在地质灾害威胁、办学条件简陋等多重压力下,县委、县政府作出重大决策,对巴东一中实施整体避险搬迁。2007年12月,巴东一中新校区在白土坡动工。
主教学楼作为巴东一中迁建工程首批项目,属控制性工程,建筑面积15218平方米,总投资3460万元。北京市援助资金2193万元,为项目顺利推进、如期完工送来“及时雨”。随后,北京市陆续支持资金1500万元,为校园建设“添砖加瓦”。
北京市以首善担当、首善标准、首善情怀,全力推进对口支援巴东工作。
2011年9月,三峡库区避险搬迁重点工程——巴东县一中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。“北京楼”成为北京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标志性工程,其命名也深刻表达了巴东人民对北京人民无私援助的感激。
据了解,搬迁前,巴东一中校区占地面积仅50亩。搬迁后,新校区占地总面积304亩,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,景观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,可同时容纳4000余名师生。不仅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,教职工人数也增加了3倍,教学质量跨越式提升,办学条件、教学空间、学生的活动空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“正是北京市委、市政府和北京人民的倾情关怀和无私支援,我们才顺利完成搬迁,并拥有全省一流的办学条件。”巴东一中党总支书记谭世成感慨。
不仅如此,北京市委、市政府发挥资源优势,助力巴东教育改善办学条件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2019年1月25日,北京四中与巴东一中达成对口帮扶协议,再次注入了首都优质资源新活力。
2019年6月11日至6月15日,北京四中校长助理程国红老师一行8人来到巴东一中,为巴东一中教育教学传经送宝。
2019年10月,巴东一中派学校中层以上干部、教研组长14人前往北京四中学习先进办学经验。
……
今年6月,北京四中专家组再次走进巴东一中听课问诊、集体教研。5天时间,语文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地理、体育7门学科、14位老师上台讲课,北京四中专家组分析、点评,双方互动答疑解惑、分享经验,拓展了老师们的思路,开阔了视野。
同时,巴东一中依托北京四中网校“教育云平台”,为学校提供了信息化教学帮扶工作,提升了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,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,促进巴东一中教学质量提档升级。
北京市委、市政府和北京人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的帮扶精神,在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、智力、科技等诸多方面对巴东一中给予了大力支持,改善办学条件、补齐教育短板,为山里娃点亮了更多求学梦。
至目前,巴东一中已有129名学子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,近万名学子从“北京楼”考入全国各地的大学,数千学子考入“985”“211”工程大学,位居全省县市高中前列,让“巴东教育现象”的名片更加大放异彩,让“荆楚名校”的品牌享誉全省。
2019年1月,巴东一中成为北京大学首家授牌的“博雅教育示范中学”。在此次建校80周年办学成果展系列活动中,清华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、陕西师范大学分别授予巴东一中“优质生源基地”。目前,巴东一中已被32所高校确立为优质生源基地。此举不仅为学生带来了新的机遇,助力更多优秀学生进入高校深造,也为巴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。
愿母校不负这个时代,续写教育辉煌,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,勇往直前!——在巴东一中建校80周年之际,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们漫步于校园内,驻足在“北京楼”前,都这样深深祝福着母校!
文章来源:长江巴东网讯